“主公,已全部杀了,尸体也清了。”许褚、典韦在外已经回来了。
里面郭嘉、刘庆相顾无言,刘庆回道:“知道了,大帐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。”
“喏。”二人回道。
“我大汉十三州十三个千户,天下一百三十七个郡国,一百三十七个百户,不知还有多少像于毒这样的。我心不安。”刘庆忧心忡忡道。
“除去凉、幽、益、交几个偏远州郡,锦衣几乎已全部建立起来,现在也没有办法,何况现在讨董之事箭在弦上,只能到一地就在当地查出,若是利用锦衣卫之间互查,恐生内乱。”
“嗯,你说的是。找一个可靠的人,化名于毒继续经营下去,对外就称于毒未死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”
“主公,吕子明来了。”帐外许褚喊道。
“奉孝,你将此间事先放下,替我拟几篇诏文、檄文昭告天下。估计董卓日子不远了,再这样下去粮真要不够了。”刘庆转身对郭嘉道,说完自出门去迎吕蒙。
“主公,现已查明郡府五十二个官吏有不轨之举,况且所犯之事罄竹难书!”
刘庆点了点头,欲带吕蒙去官吏那,那里一众官吏并韩浩都在等着呢,听完数字怔了会,回头道:“你说多少?”
“三十二个郡吏。”
“郡府一共多少郡吏,县令之上有多少人?”
吕蒙办这些事自是手到擒来,一板一眼道:“郡府统共两百九十个郡吏,县令之上连同太守在内三十二人,在此名单中有十五人,辨理的各乡县百姓都已带来了。”
“短短半天,你怎么做到这么快?”
“下各县,令县令召集百姓,而后再带兵由百姓指认,倒还快。”
刘庆心里已有定计,带着各县的百姓就来到了一众郡吏面前,一一指认,那些郡里方才一言不发的百姓仿佛得了救赎,一拥而上将揪出来的那些人一顿好揍。
那些郡吏哭爹喊娘爬到刘庆跟前,苦苦求道:“刘公饶命!饶了我等狗命一条!饶了我等!”
百姓一把鼻涕一把泪,分不清是哭是笑,癫狂了一般高兴,拍手叫好:“你们也有今天!老天有眼!你们也有今天!”
刘庆一把将围在脚边的几人踢开,冷哼道:“你们向我求情没用!去向他们求情!”
那些郡吏得了活命的手段,又都是些不要面皮之人,纷纷跪倒百姓面前,哭喊着要饶命。
眼见刘庆不发话,又爬到刘庆跟前一口一个刘公,就差没喊陛下了,甚至还有个要支持刘庆登基的话都说出来了。
刘庆望着趴在地上叩头的那些郡吏,大笑道:“我昔日在洛阳有言。天街踏尽公卿骨。踏的就是你们这些人!来求我?他们的家人被你们害死了去求谁?你们说啊!说!求谁?”
那些郡吏被刘庆说的语塞,讲不出话来,刘庆接着道:“我看啊,你们是求仁得仁,还好碰到我这个好人让你们一了百了,要是碰见个剥皮抽筋的不得吓死。好了,时辰到了,你们还有什么说的吗?”
那些人还要说话,不等其他人开口,刘庆立即下令:“杀!”
“杀!”
“杀!”
“杀!”
军士一连喊了三十二声杀,就有三十二颗人头滚到地上,一时间百姓沸腾了起来,一拥冲到刘庆身边,高呼刘君圣明。
这时候郭嘉才露出一丝笑容。
“现在你们信了我与他们不同?”刘庆笑着问道。
“刘公万岁!万岁!”
“信!”
“信了!信了!刘公这样的人物将来是要做皇帝的!”
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随后淹没在人海沸腾的声音,荀彧、郭嘉、陈群、典韦、张辽等等跟来的所有人都听到了,反应不一。
刘庆没注意到众人表情,只是说道:“本来欲以韩元嗣为郡守,可是这河内太过糜烂,本郡老人是行不通了,现在由我手下吕子明接任,就是这位。”
刘庆将吕蒙推到众人跟前,又怕众人以为其年纪小管不了事,又补充道:“他跟我日久,军略、治郡之才样样不差,谁小瞧他是要吃亏的!”
这句话显然是对还活着的郡吏说的,另一句则是对百姓的:“你们有冤,有任何不平之事都可以找他!我也会在河内待一段时间,他做不了主的,来找我,有怨报怨,有仇报仇!”
“万岁!万岁!”百姓沸腾了整整一夜方才离去,那些从各县来的乡民自然也会回去广宣此事,用不了多久,刘庆、吕蒙之名将会响彻河内。
第二日,吕蒙照常上任郡守,韩浩任郡主薄,王方自然被刘庆差人送到汝南养老去了。
洛阳与长安之间只隔着一个弘农郡,传令兵朝行夕至。
刘庆当时正在给汝南几个妻室写信,一阵急匆匆的步行声将信纸都震飞了。
十几人一起拥进大帐,被典韦、许褚挡在外面:“你们要做什么?”
“我等有要事见主公!”
“时有要事相告!”
“是啊!老典老许都是兄弟,事情紧急啊!”
“莫说是你们,就是主母来了都不行。待我通禀。”典韦正要进去通报,只见到刘庆自己出来了。
“何事着急忙慌的?”
“主公,洛阳来信,董卓薨了。”
“何时?死在哪?怎么死的?现在长安朝廷谁在把控?董卓手下兵马如何了?”
刘庆几个问题脱口而出,众人将他扶到坐定,而后才道:“长安现已封锁,具体所有消息都不得而知,只知道现在董卓身死,长安乱做一团。”
“好!越乱越好!大乱才好!”
“速发诏文,快!越快越好!”
“兵士分成两拨,一批人严守河内、河东边境,任何人不得通过,另一批与我去长安!众将速去召集兵马!也是越快越好!”
公元192年三月,董卓死于长安。
二月末刘庆发兵,三月初入河南郡,三月中定河内。
适时,刘庆再发诏文、檄文数道昭告天下,声讨长安朝廷与董卓其人并其所有兵马,为公声讨长安大臣霍乱天下,将严惩长安佞臣以儆效尤,其二乃是为保天子安宁,救天子于水火之中,为私声讨长安不辨忠奸诬陷一事,为自证清白,不日不得不直入长安禀明天子。
史称二次讨董。
喜欢平汉传请大家收藏:(www.22wenxue.com)平汉传22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